找到相关内容291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名业处

    随觉知与通达知如实知见十二因缘,那么他是无法得以脱离生死轮回的。只有在他亲自知见它们后,他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。  第五法的摘要  Atite hetuno pabca , idani ...法,此有情类,如丝缕缠结,如肿物所蔽,如文叉草、波罗波草(之乱杂),故不得出离恶生、恶趣、地狱之轮回。」 阿难,这缘起的确显得很深奥,极其深奥。由于未能以「三遍知」 彻底知见缘起,与证悟道果智,有情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94073697.html
  • “以欲制欲”,以智化欲

    的善法欲,以如实知见宇宙人生实相的智慧将人本性中无穷的欲望引向对清净、解脱、自在的涅槃之追求,让欲望创造出对自己、他人乃至全体众生的现前后世最有益、最大的价值,可谓佛教人生欲望观的要义。   对于...头发离开地球一样。对于欲望,东西方有纵欲主义、禁欲主义、节欲主义三种不同的态度。与其他学说相比,佛教基本上属节欲主义。佛教利用欲望本身的力量对它作了智慧的转换,“以智化欲”——以如实觉知欲望实性的智慧,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574824.html
  • 佛教经典常谈\五、般若经

    ,十方诸佛都会心念般若波罗蜜多。  此波罗蜜多不只能生佛陀的一切智,对佛陀如实知见世间亦有助益。佛陀是如实知见,所以称作「如来」。  万物无有确固不定的性质,所以是「空」。佛陀依般若波罗蜜多得知万物皆...

    渡辺照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2841086.html
  • 从《罗怙罗经》来看佛法的教学

    见、明、觉,能如实知见:此是苦圣谛、此是集圣谛、此是灭圣谛、此是道圣谛。由如是知、如是见故,心解脱欲漏、有漏、无明漏;既解脱已,如实知见:我生已尽、梵行已立、所作已办、不受后有。(T26,p406c)...,亦知众生所起之心。  c彼复以天眼清净无暇秽,观众生类,生者、逝者,善色、恶色,善趣、恶趣,若好、若丑,所行、所造,如实知之。或有众生,身行恶,口行恶,意行恶,诽谤贤圣,行邪见,造邪见行,身坏命终,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2547811.html
  • 五蕴和五取蕴

    修习定。诸比丘,得定之比丘能如实了知。如实了知什么呢?即色集色灭及其因,受集受灭及其因,想集想灭及其因,行集行灭及其因,识集识灭及其因。”   在这部经里,佛陀指示必须培育定才能如实知见:  (一)、...灭如何导致异熟法之灭。  (二)、不能够看到色聚,或若能看到色聚,却不能分辨它们,不能破除密集,以及不能辨明真正的究竟法。  (三)、不能够如实知见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内外五蕴及它们的生灭。  因此,还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949258.html
  • 禅思——心智的修习

    等,并开发诸如专注、清明、智慧、意志、精进、分析的能力、自信、愉悦、宁静等品行,最后导致如实知见事物本然之性的最高智慧,并证得最终的真理——涅盘。   有两种性质的禅思。一种是心智集中的开发(奢摩...心意,并清楚地看到它的真正本性时,你就不再被它的情绪、情感和心态所束缚了。如是解脱自在了,你就能够如实知见事物的真相了。   让我们举个例子,假设你真的生气了,被愤怒、敌意、瞋恨所支配着。奇怪而...

    曾银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0853330.html
  • 佛教小学十课

    几个方面就要懂得导向体证涅盘之路的——第四义谛的八正道。什么是八正道?一、正见──正实的认识(如实知见、客观的观察)。二、正思──正确的思维。三、正语──正直的言语。四、正业──端正的行为。五、正命──...,逆流(中译注:烦恼流)念住,袪除潜在的性向,转变臆测成为解脱;或直到我们专注于最初的心意─如实知见为止,以:‘此生已尽,不受后有’的正知达到绝对的清明。这个阶段并不是一个假设或臆测,它既非形成或臆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4153368.html
  • 印顺法师禅观思想研究

     一、心识感知活动(125)  二、不自主的身心经验(127)  三、定境与慧境(130)  心的专注与定境  禅定功能与局限  如实知见与慧证  第四章 人间佛教的禅观思想137  第一节 ...印顺导师的生平与思想),美国加州大学哲学博士论文。  l 帕奥禅师讲述,学众等译  1999a 《智慧之光》,高雄:净心文教基金会。  1999b 《如实知见》,出版同上。  1999c 《菩提资粮》...

    陈乃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2154938.html
  • “杂阿含经”论增上戒学

    不乐住已,失喜、息、乐、寂静三昧,如实知见,厌离、离欲,解脱已,/水不能得无余涅槃,持戒此丘根本具足,所依具足,心得信乐。得信乐已,心得欢喜,息、乐、寂静三昧,如实知见,厌离、离欲、解脱。得解脱已,悉...恶不善法,乃至第四禅具足住。如是三昧具足已。此苦圣谛如实知,此苦集如实知,此苦灭如实知,此苦灭遗迹如实知。如是知,如是见已,五下分结已断、已知,谓身见、戒取、疑、贪欲、嗔恚。此五下分结断,于彼受生,得...

    蔡惠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1963708.html
  • 戒律与人间净土的建立

    身口意三业,是相应不离的。汉译《杂阿含经》卷11亦有云:云何律仪?眼根律仪所摄护,眼识识色,心不染著,心不染著已,常乐更住,心乐住已,常一其心,一其心已,如实知见如实知见已,离诸疑惑,离诸疑惑已,...其心”的禅定,开发“如实知见”的智慧。虽是被大乘学者视为小乘的阿含圣典,已将戒律的范围,涵盖清净三业的全部了。   三、戒律的实用性及适应性   佛制的戒律,是因事制宜、因时制宜、因地制宜的设施。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圣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0753021197.html